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南天星盤─星座盤的輔助工具
利用麥卡托投影法製作的世界地圖,明顯看出高緯度地區的變形(節錄自飲風踏月部落格之上課啦!「一個地球,各自表述」的世界地圖~)
北半球國家所使用的星座盤內圓盤星空是以北極頂為中心去使用極方位投影法投影出星空,是以越接近北極頂附近的星空越接近原貌,以至於南半球的星空在投影至該星座盤內圓盤時,已嚴重壓縮變扁,與觀察時的天空有所差異。為使觀察者能清楚觀察到南方星空所設計出的南天星盤,其窗口與正面的全天星座盤是有所差異的,而這窗口所代表的是觀察時看到的南方地平線與東西方在天空的連線。全天星座盤窗口形狀以近似橢圓,南天星盤卻近似半月型。南天星盤能使南方天空星座的形狀還原為實際的樣子。並可使東南方、南方、西南方的星星,呈現隨時間東昇西落的正確軌跡。
美國的 David Chandler Company 出版西班牙語版星座盤背面的南天星盤,可看到不同緯度東西方連線的圓弧,而本圖為北緯40度版本(節錄自 David Chandler Company 的西班牙語版星座盤產品介紹)
其實全天星座盤也是跟使用的地點有不同的窗口形式,隨著緯度由低變高,窗口形狀將由扁梨形趨向正圓形。但是為了讓星座盤有最大視野,內圓盤的星座也會適時配合放大,而不一定是不變的。而星座盤內圓盤基本上也可分成北極頂的圓盤和南極頂的圓盤二種,位於北半球觀察者使用前者,南半球國家則使用後者。是以赤道附近國家,他們的星座盤原本就是兩面都有的,其中一面是北天星座盤,另一面則為南天星座盤。而其兩面的外盤窗口就接恰好是近似一個半圓型。北天星座盤半圓的直徑兩端分屬東方與西方,而圓弧的頂點則為北方。南天星座盤半圓的直徑兩端分屬東方與西方,但方向與北天星座盤相反,而圓弧的頂點則為南方。
日本的滝敏美設計的免費雙面星座盤,內圓盤星圖固定,但不同緯度的窗口圓弧變化則不同,本圖為南半球星座盤面南方天空那一面(節錄自滝敏美的網站)
荷蘭的 Rob Walrecht 出版的北半球各緯度星座盤,可看到緯度由高至低時窗口由正圓形趨向扁梨形的變化,也請注意內圓盤星圖範圍隨緯度愈低而漸廣(節錄自荷蘭的 Rob Walrecht 網站的星座盤型錄)
從以上的說明看來,應該可以猜到不同半球與不同緯度的國家,所使用的星座盤就會不同喔!不過有些國家面積較大,像美國或智利,因為跨越緯度較大,所以買星座盤時還是得指定要買多少緯度範圍的星座盤。而且世界各地的星座盤外觀更是五花八門,有些觀星的專家到世界各地觀星時也會收集各地具有特色的星座盤,有些精美的星座盤甚至具有成為古董的價值。這些星座盤在各地的名稱也不盡相同,像是大陸就稱為「活動星圖」,日本則稱為「星座早見盤」,英語系國家則稱為「Planisphere」或「Star Finder」或「Star and Planet Locator」,西班牙語系國家則稱「Planisferio Celeste」。在現今網路昌盛的時代,這些星座盤有時也能透過網路郵購取得,看到喜歡的星座盤可以嘗試郵購,雖然有時不便宜,但好東西還是值得收藏。
搜集自各地的星座盤,左上角是美國的 David Chandler Company 出版西班牙語版紙質星座盤,右下角為同公司出品塑膠英語版星座盤。左下角與中間下面則為美國 Ken Press 所出版的赤道國家適用英文與西班牙文雙語版雙面紙質星座盤正反面。右上角為日本株式会社アストロアーツ
所出版的『DVDでかんたんに「プラネタリウム」が楽しめる星座入門』所附贈的紙質「星座早見盤」。正中間則為英國 Global Mapping 所出品的紙質星座盤。
本篇文章參考自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地球在宇宙的大小
八大行星中離太陽最遠的海王星(Neptune)直徑則為49532公里,第二大的土星(Saturn)直徑為108728公里,而最大的木星(Jupiter)則為142984公里。不過對比到我們的太陽,木星卻也小巫見大巫了,因為太陽(Sun)的直徑高達1392500公里,太陽系行星都以太陽為中心運行。
但是我們的太陽在宇宙中卻也十分渺小,跟夜空中最亮恆星大犬座的天狼星(Sirius)相比,天狼星體積約為太陽的1.7倍(直徑2506500公里),而雙子座的北河三(Pollux)直徑則有6962500公里。牧夫座大角星是橘黃色的,為全天空第三亮的恆星,直徑為4177500公里,屬於一種紅巨星。獵戶座的參宿七(Rigel)是夜空中第七亮的恆星,屬於一顆藍超巨星,直徑有86335000公里。而同星座的參宿四(Betelgeuse)則為夜空中第八亮的恆星,是一顆紅超巨星,直徑達905125000公里。天蠍座的心宿二(Antares)則是一顆更大的紅超巨星,直徑有1108430000公里。不過比上仙王座的造父四(Mμ Cephei),心宿二卻也顯得小多了,造父四也是一顆紅超巨星,直徑為3481250000公里,而這也是我們銀河系裡已知最大與最亮的恆星,在觀測得到的巨星裡排名第四。仙王座ω(Cephei ω)則是目前觀測到已知前三大的巨星,屬於紅特超巨星,直徑為3676200000公里,約為288194個地球大。從上面的數據來看,我們的地球在宇宙中真是非常微小。
本篇文章參考自
維基百科太陽系
維基百科巨大恆星列表
天文學家確定已知的三顆最大恆星(BBC中文網2005年1月11日)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太陽系的遊俠—鹿林彗星
Discovery頻道製作模擬直徑50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情形(節錄自俄羅斯的Youtobe)
距今6500百萬年前,也就是白堊紀末期時,有顆直徑10~14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直徑大約有180公里,深900公尺的坑洞,科學家推測當時包括恐龍在內,地球上半數以上生物都在當時滅絕。而那顆小行星的撞擊點就在現今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
猶加敦半島發現地底之隕石坑
經科學家研究地球被大型的隕石撞擊的機率,直徑1公里的隕石大約每百萬年撞擊地球一次,直徑5公里的隕石則大約每千萬年撞擊一次。現在地面上已發現的隕石坑,約還保有150個撞擊遺跡。其中最著名也最完整的當屬美國亞利桑納州的隕石坑(Meteor Crater),更是全球被研究的最徹底的隕石坑。據估計當時的隕石直徑約為1公里。
亞利桑納州的隕石坑(Meteor Crater)(節錄自nipic暱圖網)
彗星的主要結構有彗核、彗髮與彗尾。彗星組成成分為塵埃、石塊、冰塊及凝結成固態的氨、甲烷、二氧化碳等化合物,因為成分的關係彗星而又被稱為『髒雪球』或『塵球』。彗星離太陽較遠時,太陽輻射較弱,受輻射蒸發並不顯著,此時彗星呈現近似球型狀態。
2009年2月22日於高雄藤枝觀測到的鹿林彗星(Lulin comet)(節錄自astronomy.tw由林岳攝影)
當彗星運行到較靠近太陽時,受太陽的光與熱的照射,冷凝物質與固體裡所吸附的氣體被蒸發出來,此時彗星的固體部份稱為彗核,在彗核外圍形成反射太陽光的氣團,叫做彗髮,彗核與彗髮兩者合稱為彗頭。此時它的大小可達十萬公里。當彗星非常靠近太陽時,彗髮物質受太陽輻射和太陽風的吹襲,迫使部份彗髮物質向背離太陽的方向流動,成為長髮狀的彗尾,彗尾通常遠離太陽,不過彗髮與彗尾的形狀其實相當多變;彗尾又可細分為塵尾與離子尾兩部份,一般而言狹長而直的是離子尾,瀰散而彎曲的是塵埃尾。
2007年3月31日觀測到的海爾‧鮑普彗星(Hale-Bopp comet),而這是本世紀目前觀測到最亮的彗星(節錄自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離子尾形狀狹長,由游離分子組成,主要的成分是一氧化碳的離子,這些離子吸收了紫外光以後在 4200 埃附近輻射,造成離子尾偏藍的顏色。離子尾與太陽風有關,這些太陽風挾帶著太陽的磁場,在靠近彗星時速度變慢,而彗星遠離後又加快,使得磁力線及陷在其中的離子包覆在彗核的外圍而在背向太陽的方向形成離子尾。因此雖然說離子的確被太陽風吹往背向太陽的方向,離子尾卻可以說是附著在彗核附近、屬於彗星結構的一部份。
彗星尾巴形成原因示意圖
而塵埃尾和離子尾比起來較瀰散而形狀彎曲且較短。當彗星靠近太陽時,表層的冰開始昇華,釋放出的氣體挾帶著塵埃一齊向外噴放。這些塵埃顆粒反射陽光形成了塵埃尾。塵埃在彗星上受到了兩種力,重力及光壓。這兩個力的比與太陽的距離無關,但是卻和塵埃的性質有關。顆粒較小的塵埃因為兩者淨力為零維持等速直線運動,當速度大於逃脫速度時便被彗星被拋散出去,否則隨彗星就繞著太陽繞軌道運行。塵埃尾是因為不同大小、成分的顆粒受力不同而拋射時間不同形成扇形的分佈,並反射陽光而成灰黃的顏色。而在彗星運動的過程中,磁場方向的改變常常會造成離子尾的分叉、斷裂、再生。彗尾的長度可達數百萬公里以上,甚至達一億公里多,而這也就是中國人稱其為「掃帚星」的由來。中國歷史上約有2千次的彗星紀錄,是近代研究彗星運動週期、軌道變化等重要問題的參考。其中著名的哈雷彗星最早出現在《春秋》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 613 年)的記載:「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比起西歐最早公元66年的紀錄早了6百多年。從中國魯文公記載至今,週期為 76 年的哈雷彗星在中國史書上共出現32次。
2007年7月11日巡天計畫觀測助理林啟生與大陸廣州中山大學葉泉志在中央大學天文所建於玉山國家公園內鹿林天文台,使用天文望遠鏡在寶瓶座發現星等為+18.8的新天體,於7月17日經美國天文學家以望遠鏡確認後,證實具有彗星特徵,正式被編號為C/2007 N3,命名為鹿林彗星 (LULIN),這是歷史上第1顆由我們台灣的望遠鏡所發現的彗星。經過分析鹿林彗星軌道,顯示它是來自太陽系外圍歐特雲區,而且是極長週期的彗星,據估計其繞太陽公轉一圈長達2850萬年 。
2009年2月18日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觀星村拍攝的鹿林彗星(節錄自北京新浪網)
鹿林彗星是2009全球天文年年初最明亮的彗星,最亮時呈現耀眼的綠色,而1月到4月是鹿林彗星的最佳觀察期,2009年1月初時位在天蝎座與天秤座之間,可在天亮前見於東南方天空見其緩慢西移,2月初位在天秤座,經室女座向獅子座移動,於2月23日進入獅子座內。2月24日時最接近地球,此時鹿林彗星整晚可見,且月亮恰逢朔時,觀測條件非常好,亮度約4至5等,成為一顆肉眼可見的彗星。而後西移速度加快,3月3日進入巨蟹座內,3月5日掠過巨蟹中央的鬼宿星團(M44)。3月中旬彗星後進入雙子座,因已逐漸遠離太陽,所見視星等持續減弱。直到4月底時,彗星亮度預計會快速降至8-9等左右。
鹿林彗星在靠近太陽時一系列的特寫(節錄自Associazione Astronomica Cortina)
鹿林彗星運行的軌道幾乎和黃道面一致,所以兩條尾巴都在黃道面上。由於塵埃尾拖曳在彗星行進方向的後方;另一條被太陽風所吹出的離子尾,則指向太陽的反方向。從地球上望去鹿林彗星的兩條彗尾剛好出現在相反的兩個方向,所以看到很難得彗星有一左一右兩片張開的翅膀,彷彿是綠色小精靈一般美妙。
2009年2月22日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拍攝到鹿林彗星有兩片張開的翅膀(節錄自Associazione Astronomica Cortina)
本篇文章參考自
世界地質公園網路 - 揭秘地球上十大隕石坑
黃祈雄的宇宙天文篇 - 亞利桑那州的大隕石坑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 1~4月 另類臺灣之光—鹿林彗星進入最佳觀測期
中央氣象天文台 - 鹿林彗星特報
科學月刊 - 台灣之光—從鹿林看鹿林彗星
鹿林天文台
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 主題介紹 ─ 彗星
交通大學曾耀寰教授新天文學導論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星等的標記
1850年英國天文學家波克松(Norman Robert Pogson)發現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據這個關係,星等開始以定量方法訂定標準。首先將目視所及最黯淡的星光列為6等星,而星等相差1等,亮度相差100的0.2次方等於2.512倍。根據這種方式訂定的星等就不一定是整數,而且可以是0星等,也可以是負星等。像目視最亮的太陽就是-26.7星等、天狼星為-1.5星等、南門二為-0.1星等、織女星為+0.03星等,而非恆星的月亮滿月最亮時則有-12.6星等、金星最亮時有-4星等、木星最亮時有-2星等。
中文星名 | 英文星名 | 視星等 | 距離(光年) |
水委一 | Achernar | 0.5 | 140 |
芻蒿增二 | Mira | 2.0 | 500 |
勾陳一(北極星) | Polaris | 2.0 | 430 |
大陵五 | Algol | 2.1 | 93 |
畢宿五 | Aldebaran | 0.8 | 65 |
參宿七 | Rigel | 0.1 | 700 |
五車二 | Capella | 0.1 | 42 |
參宿四 | Betelgeuse | 0.4 | 500 |
老人星 | Canopus | -0.7 | 310 |
天狼 | Sirius | -1.5 | 8.6 |
北河二 | Castor | 1.6 | 52 |
南河三 | Procyon | 0.4 | 11 |
北河三 | Pollux | 1.1 | 34 |
軒轅十四 | Regulus | 1.3 | 77 |
角宿一 | Spica | 1.0 | 260 |
大角 | Arcturus | -0.0 | 37 |
心宿二 | Antares | 1.0 | 500 |
織女 | Vega | 0.0 | 25 |
牛郎 | Altair | 0.8 | 17 |
天津四 | Deneb | 1.3 | 1800 |
北落師門 | Fomalhaut | 1.2 | 25 |
以上說明的星等是從地球上使用目視或望遠設備所看到的星體亮度,稱為『視星等』,實際上只相當於光學中的照度;而不同恆星與地球間的距離都不同,所以視星等並不能表示恆星本身的發光強度。 比較亮的星星有可能只是比其他星星較接近地球。
如果我們在清澈、晴朗、沒有月亮且無其他光害的夜晚,肉眼能觀察到的半個天空約3000顆星星,也就是說整個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約有6000顆。
為了瞭解恆星本身的發光強度,而不考慮他們和地球的遠近,天文學中另外定義了『絕對星等』。定義是假設星星是距離在地球10個秒差距(32.616光年,1秒差 = 3.2616光年)的地方,觀察這個恆星得到的亮度,確定它自身的發光強度,而得到的星等,稱為『絕對星等』。按照這個度量方法,天狼星為1.4星等、織女星為0.5星等、牛郎星為2.2星等、參宿四為-5.3星等、天津四為-7.2星等、而太陽為4.8星等。
中文星名 | 英文星名 | 絕對星等 | 距離(光年) |
水委一 | Achernar | -2.77 | 140 |
芻蒿增二 | Mira | 0.93 | 500 |
勾陳一(北極星) | Polaris | -3.64 | 430 |
大陵五 | Algol | -0.15 | 93 |
畢宿五 | Aldebaran | -0.63 | 65 |
參宿七 | Rigel | -6.7 | 700 |
五車二 | Capella | -0.1 | 42 |
參宿四 | Betelgeuse | -5.3 | 500 |
老人星 | Canopus | -5.53 | 310 |
天狼 | Sirius | 1.4 | 8.6 |
北河二 | Castor | 1.33 | 52 |
南河三 | Procyon | 2.7 | 11 |
北河三 | Pollux | 1.09 | 34 |
軒轅十四 | Regulus | -0.52 | 77 |
角宿一 | Spica | -3.55 | 260 |
大角 | Arcturus | -0.38 | 37 |
心宿二 | Antares | -5.29 | 500 |
織女 | Vega | 0.5 | 25 |
牛郎 | Altair | 2.2 | 17 |
天津四 | Deneb | -7.2 | 1800 |
北落師門 | Fomalhaut | 2.03 | 25 |
因為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只能依靠反射恆星光芒才能看到,所以行星、小行星、彗星的絕對星等定義與上述說明並不相同。有興趣者可以看伊琉沙的星空小札 - 伊琉沙的星空中小行星絕對星等與直徑轉換這篇文章。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將天文台搬回家
Stellarium也可以在個人電腦內使用,並依設定在電腦螢幕上將真實的星空模擬出來,非常適合天文教學或學習使用。像是國小四年級的月亮觀察與五年級的星星觀察,本軟體都可提供非常方便的學習平台。
在校教學時可以模擬當天晚上的夜空星象,不論當時天氣狀況,可以讓老師免去非常多資料整理時間。
學生在家觀察時,若因天候關係,也可以透過本軟體,直接觀察當天星象並予以記錄。
Stellarium內並有多重選項,比如說可以設定觀察的國家及都市、顯示星座連線、視野拉近或遠望、追蹤天體(持續將天體置於螢幕中央)等等,詳細的操作內容可以參考Stellariumwiki繁體中文使用手冊。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利用Google 天際(Google Sky)遨向天際
地球會繞地軸自轉,但若想像是觀察者不動的話,天球上的物體也是每24小時圍繞著天極旋轉的,而這就是晝夜運動,恆星、太陽、行星與衛星等等都是東升西落,稱為天球的周日運動,而天球是自東向西旋轉。另外因為地球會公轉,所以一顆恆星總是比它前一天提前約4分鐘升起。
赤道坐標系統是使用得最廣泛的天球坐標系統,地球的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就稱為天球赤道,地球極點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天極。
黃道是太陽在恆星空間中穿行路徑的大圓;也可以說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黃道十二星座沿黃道排列,黃道與天赤道有23度26分的交角(黃赤交角);黃道與天赤道有兩個交點分別是是春分點和秋分點。
而利用Google中的新功能Google 天際可以觀察由地球觀察的星空,並且可以調整時間,瞭解到恆星,甚至行星的運行。這一工具提供了一個興奮的方式來瀏覽和探索宇宙。你可以找到行星和星座空間化的天空 , 甚至是可看到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才看得到遙遠正誕生星系。
最特別的能力 是可以選擇X射線或紅外線觀察到的星空,看見以往未曾見過的星際畫面。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星座盤軟體介紹
利用星座盤可以認識天上的星星,並瞭解星座的運行,網路上有一些網站有類似星座盤功能的網頁,可以方便顯示目前的星空狀況。
觀星樓:網站內的星座盤由星圖來模擬我們可觀測到的星空,並了解星座間的相關位置。
國外版的電子星座盤Planisphere,可從Intro 下載
國外版的電子星空圖CyberSky,可從CyberSky 下載:可以將你的桌面變成星象圖的桌面,讓你親自去瀏覽天空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使你更瞭解天文星象、星座的名稱、星星的名稱,觀察星象在夜空移動的過程等。
『4D天文書』 與 『克卜勒、牛頓、人造衛星』 網站中的「4D天文書」有太陽系模型,會精確顯現所有行星和月亮的公轉和自轉的運動情況。還有天球模型,提供恆星的位置,還有日、月、行星的動態位置。
數位星象盤由臺中縣大里市美群國小黃紹維老師製作包含可操作使用的星座盤、星座盤使用教學,以精緻圖形直覺方式設計,適合老師學生於電腦前操作使用。
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
星官與星座
中國天文中星座最早時是從辰開始,而辰的功用是為了定義季節。然而不同地區的居民因為季節變換有異,所以辰所指的星座也有所不同。而該星座演變到後來就成為東方的蒼龍、北方的玄武、西方的白虎與南方的朱雀四象二十八星宿圖騰系統。後至周秦漢統一時期,星占學演化出天帝統治的系統,當時星座稱為星官。星官系統結合四象二十八星宿系統,成為三垣及由星官構成星宿,星宿再組成四象的中國星占。三垣為中國古代劃分北極星空的星官之一,與黃道帶上之四象的二十八星宿合稱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包括上垣之太微垣、中垣之紫微垣及下垣之天市垣。
織女星與牛郎星分屬屬北方玄武星象,玄武星象中有7星宿,其中的牛宿有11星官,包含了織女及河鼓星官。織女星星名為「織女一」,屬織女星星官;中國古時牛郎星名為「河鼓二」為河鼓星星官第二星,又稱為「牽牛」或「大將軍」。
其他中國天文知識,可從維基百科的四象中參考。
以上flash動畫(按滑鼠右鍵播放)節錄自儿童歌曲网
西方星座的概念可溯源於遠古時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巴比倫人,星座的命名則多取自於古希臘神話,然世界各民族皆有自己的星座故事,各星座常重疊或交錯。西元1930年時,國際天文聯合會才統一將全天域八十八個星座統一命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星座探奇西方星座神話聽星座故事中有篇天鵝座的故事可讓我們了解西方天鵝座的故事。
以上flash動畫(按滑鼠右鍵播放)節錄自星座探奇西方星座神話中聽星座故事
課本中查詢星座中國與西洋的神話故事,除了上課的資料外,尚可從以下的網站中找到參考資料。
清蔚園宇宙天文館
歡迎來到十二星座60216
銀河之旅
星座神話故事
12星座知心小棧
星座探奇
中國星座系統的相關資料,網路上資料較少,可從以下的書籍中找到相關參考資料。
中國星座神話,陳久金著,2005/06/13出版,ISBN╱986-7332-25-3,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古文字與古史新論,馮時編,2007/07/01出版,ISBN╱986-6764-04-4,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全球天文年
五年級下學期的自然與生活科技第1個單元為『美麗的星空』,恰巧2009年為『全球天文年』,全球及臺灣都會有相關的天文活動,而2009年的星空也非常的熱鬧,希望在學習過這單元後,大家都能有獨自觀察星空的能力!
相關連結2009全球天文年活動網站
以下文章節錄自2009 全球天文年
國際天文聯合會(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已共同提出,將2009年定為「全球天文年」的決議,這項決議是由伽利略的故鄉義大利所提出,並在2007年12月20日的第62屆聯合國大會上經正式確定,這一決定主要是為了紀念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400週年。
「2009全球天文年」的主題則訂為「我的宇宙,我來探索!」,這將會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活動,它的目的在於傳達科學發現的欣喜,同時使一般大眾都能分享知識提升的喜悅。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將用2009年整整一年的時間,來慶祝天文學和它對社會、文化、教育所帶來的貢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將特別強調科學教育、公眾參與,和年輕學子的投入。
1609年,伽利略首次將望遠鏡指向太空,這不僅是人類近四百年來對宇宙展開科學探索的濫觴,這個開創性的偉大發現所引發的科技變革,更徹底的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理解與認識。天文學是最古老的基礎科學之一,但它也是最尖端的科學,更對其他的許多學科和領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天文學的進展不但是人類智能的展現,也持續的對我們的文化產生許多衝擊。
在過去的幾十年來,天文學此一領域有長足的進展,在一百年前,我們只對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有粗淺的認識,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宇宙起源於137億年前,並且是由數千億個星系所組成的;一百年前,我們根本沒有方法去研究宇宙裡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太陽系存在,但是現在我們已經在我們的銀河系附近,發現了326個系外行星,甚至,我們也已經接近了生命起源的謎底;一百年前,我們只能夠用光學望遠鏡和照相底片來研究天體,但是現在我們能夠運用最尖端的科技,從地面到太空,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以全波段對我們的宇宙進行更全面性的探索。在太空科技最新進展的推波助瀾下,媒體和大眾對天文學充滿了興趣,更將我們的視野帶往另一個境界。
「2009全球天文年」是為了科學所能帶來的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的崇高目的,所進行的一次全球性合作。我們致力於研究探索宇宙的起源,因為這關係到我們地球上每一個人的共同命運,這充分展現了人類堅持不懈、追求真理的偉大精神,這一精神完全跨越了種族、性別、年齡、地域和文化的界限,這一點正吻合了聯合國憲章的精神。從這個層面來看,天文學是一個極佳的例子,向人類展現科學是如何對國際合作產生影響。
「2009全球天文年」將提高人們對天文學及其他基礎科學重要性的認識,並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科學與科技領域。國際天文聯合會的主席宣稱,「2009全球天文年」將讓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能有機會參與這場令人振奮的科技變革。聯合國已指派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作為「2009全球天文年」的領導組織,國際天文聯合會作為天文年的執行組織。同時,聯合國鼓勵所有會員國及聯合國組織積極協助和參與全球天文年。天文學的精神是世界各民族無價的資源,截至目前,已有129個國家和29個組織註冊參加「2009全球天文年」的活動。
「2009全球天文年」的展望,是希望人類能在夜空中「重新發現」我們在宇宙中所處的地位,更進一步地能夠對發現的欣喜和探索知識的喜悅有親身的體驗。我們應該要了解,天文學和其他的基礎科學一樣,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重大的影響,並且理解科學知識如何為我們的社會帶來進步與和平。「2009全球天文年」的活動將以三種規模展開:地區、區域以及國家,為此各國已經陸續地組成了國家級的委員會,將天文學界的專家學者、業餘愛好者、科學研究和科學教育機構集合在一起,一同為「2009全球天文年」的各項活動籌備工作而努力。
「2009全球天文年」的目標共有八項:
1. 藉由傳播天文學和相關領域的研究歷程、批判性思考和所得的科學知識,提升一般大眾對科學的覺察力。
2. 透過天文觀測經驗帶來的感動,使民眾能更願意且容易地去接觸基礎科學的概念知識。
3. 藉由國際合作的開始和刺激,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天文社群。
4. 藉由科學中心、星象館和博物館的參與,協助和提升學校體制內和體制外的科學教育。
5. 藉由科學和科學家的現況,提供科學教育與科學相關職業的連結,長期地提升學生就讀科學及科技相關科系的興趣,和對終身學習的需求。
6.藉由地區、區域、全國和全球性的活動,集結業餘天文學家、教育工作者和科學家,開展新的或是強化已存在的聯絡網路。
7.在科學家的代表性上更強化兩性平等的關係,並且鼓勵少數族群投身科學和工程相關領域的職業。
8.藉由體認夜空黑暗的可貴以及歷史性天文景點的重要性,加強對其文化及環境上的保存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