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據天文學家推測是太陽系形成時早期的物質,透過各個彗星的組織結構、化學性質及軌道分布等研究,有助於了解太陽系的演化過程。而小行星則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沒有形成行星的殘留物質。通常小行星的軌道中近日點與遠日點的距離通常不會比冥王星的軌道大,但是彗星就會大上數倍以上,甚至於可能沒有遠日點。要注意的是,彗星或小行星等在太空中軌道運行離心率較高的小天體,將來都可能有機會與地球相交會,進而落入地球造成災難!若能提早發現並觀測及分析其軌道走向,有助於為我們地球提供較充裕的預警時間。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星等的標記
天際發光體的明暗程度通常會用星等來表示,最早古希臘天文學家希巴卡斯(Ἳππαρχος)制定的,他把自己編製的星表中的1022顆恆星按照亮度劃分為6個等級,最明亮的20顆星定為1等星,次亮的68顆星為二等星,直至最黯淡而肉眼剛可看到的為6等星。
1850年英國天文學家波克松(Norman Robert Pogson)發現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據這個關係,星等開始以定量方法訂定標準。首先將目視所及最黯淡的星光列為6等星,而星等相差1等,亮度相差100的0.2次方等於2.512倍。根據這種方式訂定的星等就不一定是整數,而且可以是0星等,也可以是負星等。像目視最亮的太陽就是-26.7星等、天狼星為-1.5星等、南門二為-0.1星等、織女星為+0.03星等,而非恆星的月亮滿月最亮時則有-12.6星等、金星最亮時有-4星等、木星最亮時有-2星等。
以上說明的星等是從地球上使用目視或望遠設備所看到的星體亮度,稱為『視星等』,實際上只相當於光學中的照度;而不同恆星與地球間的距離都不同,所以視星等並不能表示恆星本身的發光強度。 比較亮的星星有可能只是比其他星星較接近地球。
如果我們在清澈、晴朗、沒有月亮且無其他光害的夜晚,肉眼能觀察到的半個天空約3000顆星星,也就是說整個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約有6000顆。

為了瞭解恆星本身的發光強度,而不考慮他們和地球的遠近,天文學中另外定義了『絕對星等』。定義是假設星星是距離在地球10個秒差距(32.616光年,1秒差 = 3.2616光年)的地方,觀察這個恆星得到的亮度,確定它自身的發光強度,而得到的星等,稱為『絕對星等』。按照這個度量方法,天狼星為1.4星等、織女星為0.5星等、牛郎星為2.2星等、參宿四為-5.3星等、天津四為-7.2星等、而太陽為4.8星等。
因為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只能依靠反射恆星光芒才能看到,所以行星、小行星、彗星的絕對星等定義與上述說明並不相同。有興趣者可以看伊琉沙的星空小札 - 伊琉沙的星空中小行星絕對星等與直徑轉換這篇文章。
1850年英國天文學家波克松(Norman Robert Pogson)發現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據這個關係,星等開始以定量方法訂定標準。首先將目視所及最黯淡的星光列為6等星,而星等相差1等,亮度相差100的0.2次方等於2.512倍。根據這種方式訂定的星等就不一定是整數,而且可以是0星等,也可以是負星等。像目視最亮的太陽就是-26.7星等、天狼星為-1.5星等、南門二為-0.1星等、織女星為+0.03星等,而非恆星的月亮滿月最亮時則有-12.6星等、金星最亮時有-4星等、木星最亮時有-2星等。
中文星名 | 英文星名 | 視星等 | 距離(光年) |
水委一 | Achernar | 0.5 | 140 |
芻蒿增二 | Mira | 2.0 | 500 |
勾陳一(北極星) | Polaris | 2.0 | 430 |
大陵五 | Algol | 2.1 | 93 |
畢宿五 | Aldebaran | 0.8 | 65 |
參宿七 | Rigel | 0.1 | 700 |
五車二 | Capella | 0.1 | 42 |
參宿四 | Betelgeuse | 0.4 | 500 |
老人星 | Canopus | -0.7 | 310 |
天狼 | Sirius | -1.5 | 8.6 |
北河二 | Castor | 1.6 | 52 |
南河三 | Procyon | 0.4 | 11 |
北河三 | Pollux | 1.1 | 34 |
軒轅十四 | Regulus | 1.3 | 77 |
角宿一 | Spica | 1.0 | 260 |
大角 | Arcturus | -0.0 | 37 |
心宿二 | Antares | 1.0 | 500 |
織女 | Vega | 0.0 | 25 |
牛郎 | Altair | 0.8 | 17 |
天津四 | Deneb | 1.3 | 1800 |
北落師門 | Fomalhaut | 1.2 | 25 |
以上說明的星等是從地球上使用目視或望遠設備所看到的星體亮度,稱為『視星等』,實際上只相當於光學中的照度;而不同恆星與地球間的距離都不同,所以視星等並不能表示恆星本身的發光強度。 比較亮的星星有可能只是比其他星星較接近地球。
如果我們在清澈、晴朗、沒有月亮且無其他光害的夜晚,肉眼能觀察到的半個天空約3000顆星星,也就是說整個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約有6000顆。

為了瞭解恆星本身的發光強度,而不考慮他們和地球的遠近,天文學中另外定義了『絕對星等』。定義是假設星星是距離在地球10個秒差距(32.616光年,1秒差 = 3.2616光年)的地方,觀察這個恆星得到的亮度,確定它自身的發光強度,而得到的星等,稱為『絕對星等』。按照這個度量方法,天狼星為1.4星等、織女星為0.5星等、牛郎星為2.2星等、參宿四為-5.3星等、天津四為-7.2星等、而太陽為4.8星等。
中文星名 | 英文星名 | 絕對星等 | 距離(光年) |
水委一 | Achernar | -2.77 | 140 |
芻蒿增二 | Mira | 0.93 | 500 |
勾陳一(北極星) | Polaris | -3.64 | 430 |
大陵五 | Algol | -0.15 | 93 |
畢宿五 | Aldebaran | -0.63 | 65 |
參宿七 | Rigel | -6.7 | 700 |
五車二 | Capella | -0.1 | 42 |
參宿四 | Betelgeuse | -5.3 | 500 |
老人星 | Canopus | -5.53 | 310 |
天狼 | Sirius | 1.4 | 8.6 |
北河二 | Castor | 1.33 | 52 |
南河三 | Procyon | 2.7 | 11 |
北河三 | Pollux | 1.09 | 34 |
軒轅十四 | Regulus | -0.52 | 77 |
角宿一 | Spica | -3.55 | 260 |
大角 | Arcturus | -0.38 | 37 |
心宿二 | Antares | -5.29 | 500 |
織女 | Vega | 0.5 | 25 |
牛郎 | Altair | 2.2 | 17 |
天津四 | Deneb | -7.2 | 1800 |
北落師門 | Fomalhaut | 2.03 | 25 |
因為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只能依靠反射恆星光芒才能看到,所以行星、小行星、彗星的絕對星等定義與上述說明並不相同。有興趣者可以看伊琉沙的星空小札 - 伊琉沙的星空中小行星絕對星等與直徑轉換這篇文章。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將天文台搬回家
安裝好Stellarium,就好像把天文台搬回家一樣,想要看哪一個星星,都可隨興調整,最妙的程式還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逐漸呈現天際星體的運行狀態。Stellarium屬於通用公共授權(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的自由軟體,它運用3D繪圖來呈現設定時刻的真實星空。當運用Stellarium時,如同使用眼睛、雙筒望遠鏡或是小型天文望遠鏡望向天際所見的星空。
Stellarium也可以在個人電腦內使用,並依設定在電腦螢幕上將真實的星空模擬出來,非常適合天文教學或學習使用。像是國小四年級的月亮觀察與五年級的星星觀察,本軟體都可提供非常方便的學習平台。

在校教學時可以模擬當天晚上的夜空星象,不論當時天氣狀況,可以讓老師免去非常多資料整理時間。

學生在家觀察時,若因天候關係,也可以透過本軟體,直接觀察當天星象並予以記錄。

Stellarium內並有多重選項,比如說可以設定觀察的國家及都市、顯示星座連線、視野拉近或遠望、追蹤天體(持續將天體置於螢幕中央)等等,詳細的操作內容可以參考Stellariumwiki繁體中文使用手冊。
Stellarium也可以在個人電腦內使用,並依設定在電腦螢幕上將真實的星空模擬出來,非常適合天文教學或學習使用。像是國小四年級的月亮觀察與五年級的星星觀察,本軟體都可提供非常方便的學習平台。

在校教學時可以模擬當天晚上的夜空星象,不論當時天氣狀況,可以讓老師免去非常多資料整理時間。

學生在家觀察時,若因天候關係,也可以透過本軟體,直接觀察當天星象並予以記錄。

Stellarium內並有多重選項,比如說可以設定觀察的國家及都市、顯示星座連線、視野拉近或遠望、追蹤天體(持續將天體置於螢幕中央)等等,詳細的操作內容可以參考Stellariumwiki繁體中文使用手冊。
訂閱:
文章 (Atom)